台灣前一陣子有上映一部片叫【Henri IV 亨利四世】。我因為看過【La reine Margot 瑪歌皇后】的小說和電影,對兩者都非常喜歡,進而對這段歷史頗為熟悉,所以儘管場次很爛,我還是去看了這部片。
這部【亨利四世】其實是改編自德國文學家海因里希的同名作品,不過我沒看過原著,暫且不論。片子顧名思義,就是在講述亨利四世(Henri de Navarre),所以整部片兩個半小時,也就等於亨利四世的一生。
台灣前一陣子有上映一部片叫【Henri IV 亨利四世】。我因為看過【La reine Margot 瑪歌皇后】的小說和電影,對兩者都非常喜歡,進而對這段歷史頗為熟悉,所以儘管場次很爛,我還是去看了這部片。
這部【亨利四世】其實是改編自德國文學家海因里希的同名作品,不過我沒看過原著,暫且不論。片子顧名思義,就是在講述亨利四世(Henri de Navarre),所以整部片兩個半小時,也就等於亨利四世的一生。
好一段時間沒看表演工作坊的戲了,這次看的是【這是真的】,它其實是張愛玲的散文《愛》的開頭。
一開始投影在美麗的舞台佈景上的畫面,加上一個跨越年代和國家的浪漫故事,讓我聯想到表坊最有名的【暗戀桃花源】。這個引子帶出「愛情」這個主題,也引出第二幕的機場。
我接觸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戲其實很晚,嚴格說來就這半年,從【海鷗】開始。但秉存我一旦喜歡上就會一頭陷進去的個性,這半年來已經看了十幾齣北京人藝的話劇。
今年適逢北京人藝建院六十週年,所以早在去年,北京人藝就把今年一整年的劇碼公佈在官網上,幾乎都是經典重現。其中「【李白】二月赴台灣」這一行字讓我差點沒從電腦前彈起來。
我最早知道蔡岳勳是看他所演的戲,他在【輾轉紅蓮】演出粗暴的父親一角至今仍令我印象深刻。之後他當了導演,所執導的【流星花園】應該是開啟台灣偶像劇的先河吧;然後是【名揚四海】、【白色巨塔】等等。當然,不能忽略了【痞子英雄】。
現在【痞子英雄】有了電影版,還叫「痞子英雄首部曲:全面開戰」,那想必之後還會有第二部、第三部吧?
【天下第一樓】講述一間以燒鴨聞名,名為「福聚德」的飯館,從清末到民初,從岌岌可危的生意,變成北京第一飯庄子的故事。這間飯館裡有掌櫃盧孟實、二櫃王子西、堂頭常貴、掌爐師傅羅大頭,還有福聚德真正的東家:兩位遊手好閒的少爺......等等。
這是一齣三幕話劇,講述北京一個叫做「窩頭會館」的大雜院的故事。大雜院的房東,有個患肺癆的兒子;房客一家是賣炒肝的,一家是專治跌打損傷的,兩家太太總是不對盤;還有一個老舉人,他其實是這間大雜院的舊房東。
這齣北京人藝的話劇滿容易讓人聯想到同是北京人藝的經典作品【茶館】,大陸媒體也真的把它稱做「現代版的茶館」。它也的確有些地方跟《茶館》相同,例如北京味都很重,而且《窩頭會館》的編劇劉恆(也是電影《沒事偷著樂》的編劇)還讓這齣戲講的是老北京話。
2011年的最後一天,去看了【百年好合】。原先還滿期待的,因為能夠同時看到這麼多資深藝人實屬難得。還記得那時看電視劇【孽子】,柯俊雄、丁強、李璇、沈孟生,還有王玨,各個都是那麼地亮眼。但這齣【百年好合】看了之後真是失望至極,甚至可以說它是我所看過最難看的一齣舞台劇!
這齣雖然打著建國百年的賀歲戲,但我覺得它比賀歲片還糟糕。首先是劇本,看得出來想把一堆東西塞進去;但想講的東西太多,變得雜亂無章、草草收尾。故事的安排我已經覺得太過巧合了,發展又更是一廂情願。而且這齣慶賀建國百年的大戲,歌功頌德的味道實在太過明顯了,吹捧、唱生日快樂歌也就算了,我還可以當做是劇情需要;但最後唱起國父紀念歌是怎麼回事?誰家老太太祝壽那天會想起唱國父紀念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