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17年的韓劇,劇名Argon是化學元素氬,網上寫說它是一種惰性氣體,無論是氣態還是液態都是無色、無味而且無毒。
這其實是一齣以記者/新聞(真相)報導為主的電視劇,從開頭就很吸引我,是以一個道歉報導開始。新聞追蹤深入報導的節目Argon,由於報了不實的新聞,不但主播公開道歉,還被踢到深夜時段。之後Argon團隊就在這可能隨時會被裁掉的狀態下一面堅持新聞真相的本質。
這是2017年的韓劇,劇名Argon是化學元素氬,網上寫說它是一種惰性氣體,無論是氣態還是液態都是無色、無味而且無毒。
這其實是一齣以記者/新聞(真相)報導為主的電視劇,從開頭就很吸引我,是以一個道歉報導開始。新聞追蹤深入報導的節目Argon,由於報了不實的新聞,不但主播公開道歉,還被踢到深夜時段。之後Argon團隊就在這可能隨時會被裁掉的狀態下一面堅持新聞真相的本質。
韓國的編劇跟導演超猛(這句話我應該已經說過N次),連這麼黑的歷史都敢拍!而且上網查資料,這已經是2003年的片子了!
如果純當一部娛樂片,它非常成功:有故事、有場面(如果在大螢幕看一定超過癮);但它其實是改編自真人真事,而這些故事與場面-不管是前半段的訓練過程,或是後半段的反抗-都拍得極為真實(辛苦演員了),而這個「真實」,就是「殘酷」。影片看完,只能用一個「慘」字來形容。
金基德應該是我看過最多其作品的韓國導演。之前在法國時,只要有他的電影上映必去觀看。回國後就看得少了,上次看的是《聖殤》,然後就是這一部。
之前看《聖殤》時有豆瓣網友說金基德變仁慈了;結果這部就來個極重口味!
本來對這樣題材的片子興趣缺缺;但之前看了大陸綜藝節目《聲臨其境》,有一期參與的四位演員們用聲音演了其中一小片段,也許是演員們演得太好了引起我的興趣,讓我找來片子完整看完。
原來編劇是劉恆啊!我非常喜歡的電影《沒事偷著樂》還有北京人藝話劇《窩頭會館》都是他的手筆。不過這部不是他原創的故事;而是小說改編的。
韓文原名叫「生日」,改編自轟動全球的世越號事件,因為是悲傷的故事,而且沒有隔很久,所以我一開始其實對電影版抱有質疑的態度。
看完後感覺編劇和導演小心翼翼地在拿捏尺度,例如讓故事開始就已經是事故發生一段時間了。不刻意強調,也不特別替誰發聲,就只是呈現一個被這件事衝擊的家庭和人們。影片中關於賠償金的對話也讓我覺得好真實。
我一直都很喜歡以「古玩」為題材的作品,裡頭的真真假假、虛虛實實,有太多可以玩的東西。大推兩部相關作品:電視劇《五月槐花香》和北京人藝的舞台劇《古玩》。看完國光劇團的《十八羅漢圖》之後,我的推薦清單可以再列上一筆。
這齣跟前兩齣有些不太一樣的地方。第一點當然是表現形式,《十八羅漢圖》是一齣京劇(混雜一些崑曲)。第二點不同是大陸戲劇,只要故事背景在民初,最後都會拉到國家民族上面去;而《十八羅漢圖》把時代背景拉得更遠,而且虛構一個城鎮,所以沒這個問題。
法文原名叫「雙面人生」或是「雙重生活」,原以為是描述生活中的各種面向;結果談的卻是「書」這個主題。
從閱讀與寫作習慣的改變,談到紙本書與數位化的衝擊。整部片有大量的思辨,談文學、談政治,也諷刺了一些現實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