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微笑

年(2002)對我來說是豐收的一年,除了學業之外;看了幾部好片,還有一些舞台表演。其中一齣,就是表演工作坊的【永遠的微笑】。

這齣由金士傑所編導的作品,看完了之後,覺得內心深處的某個地方被狠狠地撞了一下;而那些文字是那麼強烈地敲在心坎上,帶點酸,又說不上來到底是怎樣的感覺。

rossign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提到喜劇與悲劇,都有一個固定不變的代表符號。喜劇的代表符號,就是「笑」;而悲劇,想當然爾,就是「眼淚」了。
但一定是這樣的表現手法嗎?
當喜劇的笑變成刻意製造出的「笑點」;而悲劇的眼淚流於濫情,那我們還是一樣會被感動嗎?

rossign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e fils.jpg

這部片雖名為《兒子》,但「兒子」這個角色在片中早已被刺殺身亡。逝者已矣,所留下的是生者無盡的懷念與極大的痛苦。

看完這部片,覺得它所呈現的風格很像《那一個晚上》或是《白痴》之類「逗瑪宣言」的片子。這部片的步調緩慢,且用了大量的沉默。沉默,有可能是暴風雨欲來的前奏;但在這部片中,沉默則是消極的抵抗與逃避。一件重大的事情發生,當人們無法面對、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就只好無奈地選擇沉默。就像那位兒子的母親,當她知道真相的時候,導演安排她癱軟地昏倒而不是衝向兇手憤怒地打罵。

rossign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愛傳出去.jpg

這又是一部典型的好萊塢片!

原本看到這個劇名時,想說這一定是一部感人的佳片;結果非但沒有被它所感動,還更讓我印證了好萊塢公式化且毫無創新的拍攝手法極千篇一律的劇情。

rossign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什麼都不做最好,意識怠惰最好。那麼,地下室萬歲!雖然我嫉妒正常人,但直到我流盡最後一滴血,我也無意取代他們的位置,雖然我還是不止的嫉妒他們......
地下室的生活是更為有益的。啊,我在扯謊,因為我自己知道地下室不是更好的。更好的是另一種不同的東西,十分不同的東西,那東西是我所渴求 的,但我得不到它,該死的地下室!」

~杜斯妥也夫斯基《地下室札記》

rossign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oulin rouge.jpg

看了《Moulin Rouge 紅磨坊》之後,只有一種感想:又是一部典型的好萊塢片子!

除了蒙馬特地標和紅磨坊這個建築之外,看不出有任何跟巴黎、跟法國有關的地方。演員們說的是英文,用英文腔念著「moulin rouge」,表演也是用英文;但紅磨坊裡頭的經理、表演者,卻又有著法文名字,非常地奇怪。「紅磨坊」這三個字在這部片中,也許只是一個符 號,一種代表異國的、聲色場所的符號。

rossign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提琴是最亮眼的一個樂器。它可以像《泰伊絲冥想曲》,如同女高音的歌聲般;也可以像《女人香》中的那首探戈一樣地充滿拉丁熱情的節奏......

那如果讓小提琴遇上古典文學呢?帕格尼尼(Paganini)的〈第五號小提琴協奏曲第二樂章〉,每聽一次,就覺得心頭彷彿被割一刀般,那 麼強烈、那麼疼痛。音樂開始於幾小節沉重的低音。讓我想到《 Chanson de Roland 羅蘭之歌》那場還沒開打就註定失敗的仗。

不安的開場白,預言了悲劇的發生。接著,孤獨的小提琴拉起割人的旋律,沒有人和的音符,要自己來唱。這是騎 士的使命,就算聽不見掌聲、看不到成功,也要踏上這條不歸路。退縮、軟弱是在他們腦海中不會出現的詞句。

rossign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