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家春秋1987.jpg

看這齣電視劇之前,我心目中最佳的巴金戲劇作品是1956年的電影版。但看了這齣電視劇之後,心目中的經典位置立刻讓給了它。

這齣是1987年,由李莉所執導的19集電視劇【家春秋】。三部曲一次呈現,但可不是平分集數:《家》佔了總長的一半;而《春》和《秋》佔了另一半。這樣的集數及每部曲所佔比例的分配我覺得非常好,它讓整個故事具有完整性;又不至於太過冗長顯得拖泥帶水。

由於長度比電影版多出許多,拍攝時間又隔了三十年,所以不論是在故事情節的描繪、人物的刻劃、拍攝的手法,甚至演員的表演方式,都比電影版的好很多。而這齣電視劇所透露出的沈重苦悶的氣息也比電影版的要濃厚許多,後面幾集幾乎呈現一種灰色的感覺。尤其是覺新,書中覺新已經夠壓抑了,我覺得這齣電視劇的覺新還比小說更壓抑!書中的覺新經常痛哭流涕;可是在這齣劇中,淚水常常都是含在眼眶,很少流下來。還有梅表姐過世那段,導演沒有讓覺新在梅表姐的靈前放聲大哭;而是到之後才因某件事讓覺新崩潰。甚至整齣劇的結尾,不是用大家所熟知的、小說的結尾;而是用巴金最初設定的結尾(覺新自殺、覺民被捕),後面幾集壓得讓人有點喘不過氣來。

不過這齣劇讓我奉為經典的原因,主要還是在於選角。

首先是高家三兄弟:

覺新(林達信)-比起我心目中的經典孫道臨,他毫不遜色。總是那麼溫文儒雅、委屈求全。而且這角色的境遇比電影版,甚至小說更慘,林達信的詮釋方式看了讓人很心疼,讓人想責怪他都不忍心,怪不得他的演出能得到巴老的首肯。如果硬要在雞蛋裡挑骨頭的話,就是林達信不符合小說中「清瘦」的覺新形象,還有就是他的妝畫得太濃了。
後來找了他主演的其他片子來看,看他穿襯衫西裝褲真不習慣呀!在其他片中身手敏捷,我也還無法適應。痞痞壞壞的樣子我更是無法接受。媽呀,還抽煙!!!
看完這齣劇,走不出角色的其實不是演員,是我。

覺民(孫啟新)-這個角色在很多版本都算是配角,但孫啟新把這個角色詮釋得很有色彩。面對長輩們無理的要求,他會挺身反抗;面對自己的愛情,他會勇敢捍衛;面對日益消沈的大哥,他也會鼓勵安慰。這個角色比較像邊緣人物,真正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不多。孫啟新的演出會讓我們注意到他,但又不會太過而搶了戲,非常不簡單。
聽說孫啟新有主演一齣電視劇【楊乃武與小白菜】,也堪稱是經典之作,改天一定要找來好好欣賞。

覺慧(傅以宏)-有血有肉的大男孩,傅以宏把他詮釋得不只有任性和衝動。很棒的一位演員,但可惜我找不到更多關於他的資料。

再來是這齣劇中的幾位女性角色:

梅表姐(陳曉旭)-【紅樓夢】中的林妹妹這回成了梅表姐,有很多人批評陳曉旭在這兩齣劇的表演方式都差不多,其實也難怪,因為這兩個角色的性格境遇本來就滿相近的:病弱的身軀、無法和喜歡的人長相廝守、多愁善感的悲觀個性、紅顏薄命的結局。

瑞玨(徐婭)-她是我所看過【家】或是【家春秋】的影像作品中,把瑞玨這個角色詮釋得最好的。首先在外型上,徐婭完全符合小說中瑞玨的形象。而且比起電影版「苦豆兒」張瑞芳,徐婭多了一點甜。她像個小女孩的天真,她也有女人的溫柔。對覺新,她還多了絲敬畏。
我特別喜歡劇中瑞玨想讓覺新開心,折了梅枝那段。這段是小說中沒有的情節,但我覺得加得非常好。覺新有苦難言、莫名其妙受了委屈的瑞玨難過又害怕。後來覺慧進來當和事佬,覺新轉而變心疼老婆的手傷,破涕為笑的瑞玨臉上無限溫柔。這段除了讓觀眾看到覺新的心軟、瑞玨的以夫為重之外;同時也告訴觀眾,覺新心底始終有一個無法碰觸的角落。
徐婭精湛的演出不只得到巴老的讚賞,也讓她獲得第七屆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女演員獎。

鳴鳳(張莉)-又是位紅樓人物,只不過【紅樓夢】中的寶釵,這回可成了丫鬟!這反差可真夠大的。所以張莉在這齣劇中,可不能像寶姐姐一樣被人伺候,還能搬文弄墨的;多半的時候,都是看到她被人使喚來使喚去。《家春秋》裡的主要女人們,「下場」都不是很好(琴和淑英除外),可憐的鳴鳳,也成了這個大家族底下的犧牲品。她的戲份不算很多,但也許是因為跟之前演的角色反差太大,讓人對她也留下深刻的印象。

除了這幾位主角們之外,扮演高老太爺、陳姨太、三四五叔……等人,不論外型或是演技也都非常出色。這齣戲的選角,素質都很平均,並沒有誰不會演(或詮釋不道地)而敗壞了這齣戲。

看到一齣好戲真令人開心,儘管至今23年以前,現在看來依舊十分精彩。比起新版(黃磊等主演),改得亂七八糟的【家】;這齣才真的是原汁原味呈現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ssign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