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到演唱會現場,才真的知道原來有那麼多人,黑壓壓的人把位置幾乎全坐滿了,只剩下要特別劃位的位置還是空的。

我因為一直沒收到票,也不知道是不是有劃位,我甚至以為根本沒位置可以坐。其實除了舞台旁一圈所謂的「搖滾區」是站著的之外,其他都可以坐在位置上聽,不過現在看來都沒差了。

既然沒得坐,那起碼也要找個視野好的位置。老實說,爲「票」所困一個星期,現在能順利進入現場聽演唱會,我已經很開心了。我知道我永遠搶不過那些瘋狂的歌迷,可以一大早來排隊。我不奢求可以看清楚舞台上的歌手,但既然註定要站著聽,那也要好好找個位置。舞台是「ㄇ」字形,我就站在舞台正左翼上方護欄旁。整場演唱會,我都是在這個位置,靠在護欄上。

不過也因為站得很高,所以不只舞台看得很清楚,後台也能看到一點;就連舞台前方的場邊指導,和舞台兩側提示歌詞的螢幕,都看得一清二楚。

進場是一點多,還有將近一個小時演唱會才會開始,但觀眾已經開始興奮了,玩起波浪舞、鼓掌,或是唱著Les Enfoirés的主題曲 « La chanson des restos »。一點40分左右,舞台旁的大螢幕播放起歷屆Les enfoirés演唱會的片段,觀眾更興奮了。時間到,螢幕打出「五、四、三、二」的字樣,演唱會正式開始。

今年適逢Les enfoirés演唱會15週年,所以又把演唱會地點拉回巴黎舉辦,讓我更覺得自己能親身參與這項活動,真是備感幸運。

整場演唱會整整三個小時沒休息,而且可以說沒有冷場。除了換舞台佈景道具時,主持人(演出的歌手擔任)出來串一下場之外,其餘時間都是一首一首接著唱,算是過足了癮。

Les Enfoirés每年都有一個主題,今年是「火車」,所以一開始舞台佈置成車站的樣子,魁北克黑人歌手Corneille彈著吉他,為演唱會揭開序幕。歌手們打扮著要遠行的旅人,提個大箱子,從舞台後方或是下方樓梯(就像地下道的入口)走出來,唱著« Là où je vais 我所要去的地方 »

雖然知道這是群星演唱會,但究竟會有誰,老實說,事前我完全不知道,只知道一定會有發起人Jean-Jacques Goldman和每年都會參加的Patrick Bruel,我是Bruel的歌迷,之前也一直在等他的演唱會。所以即使只能看到這兩位,那也值得。
結果我很幸運地,所有我喜歡的法國男歌手幾乎全看到了!
不過可惜因為坐得遠,歌手的臉只能從大螢幕中看到,如果他們都穿一樣的衣服,那有時真的很難分得出誰是誰。不過幸好我一向對聲音很敏感,我相信只要是我熟悉的歌手,我一定一聽就會知道是誰。

Les Enfoirés演唱會很特別的一點,就是雖然找來的都是當紅歌手,但由於這算是公益性質的演唱會,所以歌手們在這演唱會上都不能唱自己的歌,而這也是吸引我的地方,聽歌手唱自己的歌,那我聽唱片就好啦。歌手們唱著別人的作品,有時加些合音或一些改編,反而比原版還要精采。而一次邀請眾多歌手同台演唱,也滿足了所有歌迷,所以不時聽到歌迷喊著偶像的名字,通常都是女歌迷喊男偶像:Patrick(指的當然是也是我的偶像的Patrick Bruel)Garou(沒錯,就是唱【Notre-Dame de Paris】男主角的魁北克歌手)Calo(這是我最近也滿喜歡的歌手Calogero)Pascal(一位創作才子Pascal Obispo)

法國歌王Patrick Bruel果然不負歌王頭銜,有一段他穿著宴尾服,台上擺著一台三腳鋼琴,真的就像是一位鋼琴演奏家。他彈著鋼琴,幾個歌手合唱他的作品《Qui a le droit (誰有權利)》,讓人陶醉在優美的琴聲中。唱歌、彈琴、彈吉他、跟觀眾互動等等,都再再證明他這位在法國歌壇屹立不搖20年的歌手的確是很有實力的。

Bruel彈完琴沒多久,舞台上又擺起四台三角鋼琴,二黑二白。Patrick BruelGarouJulien ClercMichel Sardou從舞台後方走向鋼琴。看到這時我心裡在歡呼:好耶,來個鋼琴四重奏!結果他們四人全部彈一樣的曲調,彈的是巴哈的《十二平均率》,害我大失所望。

Les Enfoirés演唱會的發起人、主題曲創作者,也是資深創作歌手Jean-Jacques Goldman也是一位實力派狠角色。不過串場時他常會被其他歌手小小捉弄一番叫他說冷笑話(還真的挺冷的),或是被打扮成小丑的模樣。不過我聽到觀眾有人對他喊:「你是最棒的!」我想對一位唱了20年的歌手,站在舞台上還有人對他喊「你是最棒的」,真的一切都值得了。

另一位我喜歡的「Patrick」先生,就是Patrick Fiori,在【Notre-Dame de Paris】中飾演法比侍衛隊長,一位清亮的男高音。
現場聽到這樣的一位歌手演唱是一件很過癮的事,Fiori的聲音非常高亢,但不尖銳,所以不會有不舒服的感覺。有一段他與女歌手Lorie合唱 « Le géant de papier 紙巨人»,他嘹喨的嗓音幾乎把合唱的女歌手聲音給蓋掉了。而且他的聲音辨識度非常高,即使是一群人合唱,依然可以輕易地分辨出他的聲音。由於他的聲音算高,所以常常擔任合音的部分,有時甚至唱得比女生還高,讓人佩服這位10歲就已經登台演唱的歌手。

也因為親自到現場參加演唱會,才有機會看到Fiori在舞台上活潑的一面。有一段是幾位歌手在前面演唱《En rouge et noir》,在後方不唱的歌手分成男女兩組,玩起拔河的遊戲,唱到副歌時,擔任裁判的歌手手一揮,就開始拔河。
Fiori身材高大,所以自然是站在最後。眼看繩子快要被拉過去了,Fiori把繩子一圈一圈地纏在自己身上,想拉回一點;男生組還是節節敗退,不斷地被拉過去,Fiori做出掙扎的樣子,雖然被拖著走,但拼命地想往回拉,還試圖要抓住舞台上的道具燈柱。不過女生組一副拼了老命的樣子,在比賽前摩拳擦掌,站在第一位的女歌手還手腳齊用一起拔。
一首曲子結束,裁判也宣布女生組獲得勝利,男生組的人全都倒在地上,排在倒數第二的男歌手起來後搓著手(不知是真的痛還是裝的)

很棒的設計。前面唱得很精采,後面也「玩」得很好看。

實這整場演唱會有很多類似這樣好玩的設計,譬如有一段,一次兩個歌手出來演唱,裝成是老師在授課,後面的「同學」們就開始玩起來,換座位、射紙飛機等等。

還有一段,因為電影【Les choristes 放牛班的春天】在法國大受歡迎,演唱會也安排了類似的橋段,就是「老師」要訓練一群合唱團員。一開始團員們各個五音不全,漸漸地進入狀況,可是每次練到一半,就有兩個團員脫掉制服,偷溜出去(溜到舞台前方唱歌),所以「老師」要負責把這兩位脫逃的學生給抓回去,一首歌變成老師與學生之間「你捉我逃」的遊戲。歌曲結束,老師也終於逮到這兩位不乖的學生,但老師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又有另外兩位學生脫逃了……很好玩,這讓演唱不單單只有演唱,還結合著劇情、動作等等。

等到所有的學生都被重新抓回來,「老師」也快被整瘋了,不過這可憐的倒楣鬼還沒開始指揮,馬上又被一個「專業」給幹掉了 – 就是在電影【Les choristes 放牛班的春天】演出音樂老師的Gérard Junot,還找來電影中那位令人印象深刻的男高音Jean-Baptiste Maunier。

這些身經百戰,唱過無數場大小演唱會的歌手,對唱演唱會都是經驗豐富。相信對歌手而言,現場演唱會最迷人的一點,就是可以跟觀眾做最直接的互動。觀眾很容易就被帶起來,但也要看你會不會帶。現場演唱會不是只要會唱就好,還要考慮到觀眾,就像滿場飛的Pascal Obispo,即使不是唱自己的歌,照樣可以把氣氛炒得很熱,讓觀眾處於一種亢奮的狀態,這是讓我除了音樂之外很佩服他的一點。

在演唱會的眾多歌曲中,如果聽到喜歡的歌,那所引起的共鳴就更強烈了。就像由Calogero彈吉他,幾位歌手所演唱的《Prendre racine 尋根》,讓我也跟著一起唱。這首是Calogero上一張專輯的主打歌,之前發片時,我天天都可以在廣播中聽到這首歌(我也是因為這首歌才認識並喜歡Calogero的),我後來也買了這張專輯。這首歌我聽了不下二三十遍,但不管是廣播還是CD,都不及現場聽到來得震撼與過癮。Goldman和Lara Fabian也合唱Calogero的另一首作品《Prendre l’air 透氣》,這是Calogero第一張專輯的主打,這張我也有,但發片時我還未來法國,所以聽到的機會不多,不過現場聽到,一樣震撼。Fabian把它唱得更加搖滾,讓我驚覺到原來Fabian不只抒情歌可以唱得澎湃激昂,唱起搖滾歌也是挺有一番風味的。

每年的演唱會,都會有幾首組曲,今年有個關於年齡的組曲(Medly âge),將演唱歌手分成幾組,從4歲、10歲、20歲、30歲,到老年,一個年齡唱一段曲子。歌手們的穿著打扮和聲音等等,也隨著扮演的年齡而有變化。唱4歲的男女歌手,坐在給幼兒的高椅子上,圍著圍兜兜;唱10歲的歌手則打扮得像是小學生要去上學一樣。20歲過後,旋律轉慢,沒有像之前一樣熱鬧,Gérard Darmon用他充滿磁性的低沉嗓音,唱出過了而立之年,即將邁入中年的心聲。之後節奏更加緩慢,歌手們坐在椅子上,拄著柺杖,顫抖著唱著老人的歌曲,歌詞中寫到他們身體開始衰老,不再住在巴黎,都住在鄉下。歌詞的最後,說到他們的父母對他們說在另一世界等待著他們。這段讓我非常感動,幾首歌就唱出一個人的一生。不過最後全體一起合唱《Marche dans le sable 行走在沙灘上》,副歌寫到「Je n’ai qu’une seul vie 我只有一個生命」,讓整段組曲還是在一種輕鬆愉快的旋律下結束。

演唱會中的男歌手,很多都可以光聽聲音就知道是誰;但女歌手聲音的辨識度就沒有那麼高了,不過還是有幾位可以一聽聲音就知道是誰的歌手。女歌手中聲音辨識度最高的,當屬Chimène Badi了,渾厚的嗓音唱起歌來充滿power。她在去年Les enfoirés演唱會中,與Calogero、Patrick Fiori一起合唱Anderea Bocelli和Hélène Segara的《Vivo per lei 為她而活》,大受好評。Chimène比起原唱Hélène Segara多了一份力道,而兩個男生分別擔任低音與高音的部分,合得更是完美無缺。

除了Chimène Badi之外,Star Academy第一屆冠軍出身的Jenifer,聲音也是很容易分辨。我原本對這個選秀節目選出來的歌手並不看好,但看Jenifer現場的演唱之後,發現她也是有實力的。
我喜歡的女歌手Lara Fabian,能搖滾能抒情,能靜能動,能唱能跳,唱起歌來更是爆發力十足。另外一位能唱能跳,還兼主持的女歌手Liane Foly,中低略帶沙啞的嗓音,也是我喜歡的女歌手之一,在演唱會上也是很活躍的一顆星。

這次Les Enfoirés演唱會中,出現一位我事前沒想到會出現的歌手:Julien Clerc,一位唱了30年的歌手。儘管頭髮已成灰白,但依然中氣十足、聲音嘹喨。

這些我提到的歌手,唱起歌來似乎都沒有受到曲子的限制,儘管不是唱自己的歌,但依然能把它們詮釋得很完美。我相信事前在選歌時,多少有選稍微適合自己的曲風,像Fiori多半還是唱可以發揮他高音的曲子,但畢竟還是不是自己的歌。不過唱別人的歌有趣的一點,就是他們所唱的曲子,有快有慢,有抒情,也有節奏比較重的,可以讓觀眾聽到他們平常在專輯裡比較少唱的曲風。像是Calogero,專輯裡的主打歌都是爆發力十足,但在演唱會中多半唱比較抒情的曲子,他充滿磁性的低音其實也是挺迷人的。

不過並不是只有在這個演唱會才可以聽到這些歌手唱別人的歌,法國常常有音樂性節目,通常會邀一些歌手上現場場演唱,除非是一些專門介紹他們歌曲的節目,不然他們也常在節目上和其他歌手一起合唱別人的曲子。

在一場演唱會中看到了所有喜歡的歌手,也聽到了許多好聽的歌曲,如果非要說有遺珠之憾,就是可惜在今年的Les enfoirés演唱會上,沒有看到我心目中的法國音樂詩人,《Hors saison》演唱者Francis Cabrel。而且,當然,如果能再靠近一點就更完美了。

演唱會將近了尾聲,舞台又回到一開始車站的樣子。Julien Clerc 拿著車票準備出發;Patrick Bruel與Calogero拿著花在等一位女子(Chimène Badi)。有些人在月台上等人,有些人則是要遠行。汽笛聲響起, Corneille唱到:「我們聽到了火車的汽笛響起,我們知道,這一切都即將要結束了。」這時,火車從舞台後方「開」到舞台中間,這些歌手陸續上了火車。

但又馬上換好衣服(本屆Les Enfoirés演唱會的「制服」),陸續走到台前,邊唱著《Tout le monde y pense 所有人都想到》(換衣服速度如此之快,也讓我佩服)。所有的歌手都站到台前,圍成一個「ㄇ」字形,這時大家都知道,Les Enfoirés演唱會將要結束了。

不過當然,依照慣例,Les Enfoirés演唱會的最後一首曲子都是《La chanson des restos》,而今年的Les Enfoirés演唱會就在歌手與觀眾齊聲合唱《La chanson des restos》中完美地畫下了休止符。〈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ssign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