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期日(9月7日),我又去看電影了。
      同一個場次,放亞倫雷奈的【夜與霧 (Nuit et brouillard)】和高達的【新世界 (Le nouveau monde)】,順便再「奉送」布紐爾的【安達魯之犬 (Un chien Andalou)】。同一場看到三位大導演的作品,真的是值回票價。

      但這三部片…怎麼說呢?【安達魯之犬】我第二遍看還是看不大懂;【新世界】我「好像」懂,卻又抓不到導演真正想傳達的意涵;而【夜與霧】呢…其實這三部片中我最想看的就是這部,結果,它又是一部折磨人的片!

      【安達魯之犬】以前在大學時就看過了,是布紐爾與達利合作的一部超現實片子,裡頭大量的象徵意含與跳來跳去的時間攪得我暈頭轉向。學姐說影片中「手」是一個很重要的象徵符號。也許吧。所以用手拿剃刀割眼睛,馬路上女子在玩弄斷掌,而男子用手去撫摸女人的胸部…。但象徵什麼呢?情慾?還是人與人接觸的媒介?
      第二次看【安達魯之犬】,老實說,除了割眼睛那段沒被嚇到之外,還是一樣看不懂。

      比起【安達魯之犬】的摸不著頭緒,【新世界】就看得懂一些了。不過我所謂「看得懂一些」,是指我看得懂劇情發展的表面部分,譬如一個老是在擔心自己女人出軌的傢伙,被問話總是三緘其口的女人,還有原子爆炸的新聞......
      但導演想說什麼呢?刊著原子爆炸新聞的報紙,在鏡頭前不只出現一次,表示有某種程度的重要性,但那是什麼呢?

      不過它有一幕滿好玩的,鏡頭以男主角的視線,特寫一塊招牌─“CINE”(電影院cinéma的縮寫),讓人直覺地聯想男主角是要去看電影。但下一秒鏡頭拉開,“PISCINE”,游泳池!

      我不知道是跟高達的哪一根筋互衝,看他的片子老是似懂非懂,之前看他的【斷了氣】也是如此,聽說這還是他「比較好懂」的片吶。
      但過高達片子的朋友們,教教我該怎麼去看他的作品吧。

      好了,來到我非常欣賞的導演─亞倫雷奈的片子了。【夜與霧】我是完全看得懂了,拍的是納粹殘害猶太人的故事。亞倫雷奈簡直像在拍紀錄片一樣,把那些慘忍的鏡頭,全都毫無保留地呈現在觀眾眼前。比起來,【Le pianiste (戰地琴人)】的屠殺,就顯得太過戲劇化了。

      有一幕是納粹叫猶太人,不論男女(但男女分成兩排),全都一絲不掛地集合站好,這真是對人性自尊最殘酷的懲罰。

      從一開始押往集中營,到後來的死亡,全都那麼地真實。尤其是那死亡。我看過【瑪歌皇后】拍攝聖‧巴赫特雷米大屠殺之夜被屠殺的人們的屍體的「善後」,是用板車把屍體載往一個大坑。但【瑪歌皇后】的導演還算仁慈,起碼我們所看到的屍體都還是全屍。但【夜與霧】就不同了,我只能說我看的時候胃部一陣翻攪,慶幸自己早餐在兩個多小時前已經吞下去了。各位自己去想像吧,我不害你們了。

      亞倫雷奈的運境真是厲害,尤其用彩色與黑白的方式對照出以前與現在的表現手法更是高招。

      有人說看到比較慘忍或不舒服的畫面就覺得快受不了,問我是怎麼做到的。去看【夜與霧】吧,看完之後,大概再慘忍的畫面也不算什麼了。

      看電影時,雖然情緒很投入,但對於不舒服的畫面,總有一個聲音跳出來說:這是假的,是演的。但在看【夜與霧】時卻無法那麼告訴自己,因為,它是真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ssign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