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聖殤

我是在法國認識金基德這位韓國導演。在法國的日子,算是見證到韓國電影起飛吧。從默默無聞,沒人叫得出來;到抱走三大影展的大獎。而自然地,也能常在戲院看到韓國片了。我在法國時看的韓國片幾部到現在都還令人印象深刻:《原罪犯》、《殺人回憶》......等等,還有就是金基德的作品。

金基德據說在自己國家的電影圈備受排擠;但在國外倒是挺吃得開的。他的作品法國都會上映,而我也幾乎都是在法國看的,陸陸續續看了不少。這次又推出新作《聖殤》,而且還得到威尼斯影展的金獅獎,那一定要去好好欣賞。

《聖殤》這個劇名pietà其實是義大利文同情、憐憫之意;但在米開朗基羅有一個極其有名的同名雕塑作品之後,這個字就有了別的意涵。中文給了這個雕塑作品一個名字「聖母慟子像」,所以pietà多了一層母親與兒子的關係。

金基德的作品一向安靜而暴力,弔詭的是景色卻又美到不行。他那一鳴驚人的《漂流慾室》,老實說當初在看的時候令我非常不舒服,但也非常震撼。《空屋情人》依然延續著少話、暴力與性的主題;到了《春去春又來》,不舒服的畫面少了非常多,簡直要成了一部介紹當地風光的觀光影片了!我在法國最後一次看他的電影是《情弓》,儘管沒了之前極為驚人的畫面;但主題還是一樣的,搭配吉他伴奏,那時看的時候很喜歡。

《聖殤》是金基德的第18部作品,感覺有了些改變,例如人物的話變多了、鏡頭變短了、風景不再美到像畫一樣、他的作品中經常出現的水的符號也消失了。

這部片也許是金基德不再用強烈視覺語言刺激觀眾,所以豆瓣上有網友說金基德變仁慈了。不過關於這點我不太同意......或者說,不完全同意。變仁慈的部份只的是畫面,敘事手法卻還是一樣地殘忍。

「人性」一直是金基德電影中最常討論的主題。我所謂的殘忍,是指他是以一種拷問的方式,逼迫著人性。

片中的討債者與欠債者、母與子,種種關係都在絕望與仇恨下拉扯。

我覺得這部片儘管呈現方式做了些改變;但金基德的個人風格依舊強烈。他的作品中除了人性之外;暴力這個東西在金基德的電影中始終存在,只是在這部片中他換另一種方式,例如自殺的鉤子、母親一刀斬斷魚頭那乾淨利落的鏡頭、絞斷手腳的機器,還有最後那長長的血痕。影片中的場景是即將被拆遷的工業小鎮,機器的運作還有所發出的聲響搭配這些畫面,給人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

這部片依然選擇吉他配樂,配上片中最後一個鏡頭,非常震撼。

這真的是一部很好看的片子,男女主角的表演都非常到位。如果還不認識金基德,也許可以先從這部片看起,才不會一下子就被重口味給嚇昏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ssign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