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李後主與趙匡胤.jpg

實上面那段文章,是因為看了大陸歷史劇【李後主與趙匡胤(台灣改名為「他愛江山我愛美人」,後來換家電視台重播,又改名成「江山美人情」)】 所引起的一些想法。

這齣劇顧名思義,就是描述這兩位個性及命運都截然不同的帝王的故事。一個從天涯浪人,成為勇猛的武將,結束北朝混亂更迭的時代;一個是身在帝王之家的文學才子,原本這一切都與他無關,卻彷彿命中註定般地讓他成了太子、登上了王位,然後再從寶座上被人拉下來。

我之前就有提過,大陸拍歷史劇,考證一定都做得很詳細,這齣劇自然是沒有例外;反觀台灣拍的歷史劇,我都覺得那只是「披著古裝的現代劇」罷了,真的很可惜。

回到正題,其實看完【李後主與趙匡胤】這四十集的電視劇之後,還是覺得有點意猶未盡,找來任崇岳所著的《李後主》又看了一次。對照小說,我覺得電視劇將裡頭的人物都做了些美化。李後主雖然懦弱膽小,但卻仁民愛物;而趙匡胤不但有膽有識、重義氣,還是個十足的癡情種子。

任崇岳的小說並沒有寫到趙匡胤認識周娥皇和李後主,更別說到他與娥皇之間的情愫了。所以我相信電視劇中趙匡胤與周娥皇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是這齣戲的編劇刻意製造出來的。愛情永遠是讓人歌頌的主題。

不過這齣劇的後半突然冒出一個長相酷似娥皇的花蕊夫人,來與趙氏兄弟來一段你爭我奪的三角關係,這讓我覺得有點多餘。也許是編劇想要藉由這個角色,讓趙光義的妒意加深,製造趙匡胤與弟弟趙光義之間的衝突,讓趙光義弒兄的情節更為合理化。

可是這些情節的安排,讓我覺得有點太多,讓後半部都瀰漫在一片風花雪月之中,導致江南(李後主)的部份有很多事情只能用言談帶過,有點可惜。而且趙匡胤對娥皇癡癡戀戀,我已經覺得很削弱他一國之君的氣概;現在又冒出個花蕊夫人,讓我覺得趙匡胤整個感覺都「軟」掉了。

不過儘管如此,我還是很喜歡它的劇本—一個真正用心寫的劇本。一些詩詞和佛經故事的引用,為整齣劇更添聲色。整齣劇看起來有情有義,又符合史實。

我很喜歡劇中林仁肇被殺死的那一段,拍得很感人。李後主中計錯殺林仁肇,等於自斬雙臂。不過片中不是想小說寫的那麼簡單:李後主一怒之下殺了林仁肇;而是一開始李後主雖然生氣,但還有點猶豫,大臣們有的煽風點火、有的勸解,林仁肇又是個死硬脾氣……到後來真的被激怒而要把他立刻斬首,可是大臣們勸說後又有點不忍心,派人去阻止,但可惜為時已晚,令他懊悔不已。這一段過程,看出後主仁善,但也舉棋不定、反覆無常、優柔寡斷。

自殺死林仁肇後,一些大臣們也心灰意冷,李後主也一步步走向王國之路。等到宋軍搭浮橋大舉進攻江南,朱全贇欲火燒浮橋卻燒了自己。這時候大概也只能說是天命難為、氣數已盡了。

整齣劇中我最喜歡的,應該也是全劇的高潮—亡國獻降的李後主與趙匡胤在大殿上飲酒那一段。一個是天縱英明的開國之君,一個是待罪階下的翰林學士,這段兩個人的對白寫得非常精彩。影片中讓李後主雖然成了亡國之君,卻依然保有文人的傲氣和自尊,不過這也是他所僅有的。

這齣劇還有我很喜歡的一個部份,就是演員。裡頭所有的演員,不論主角配角,甚至只出現幾集、戲份並不是很重的角色,都非常會演。而兩位來自台灣的男主角—吳奇隆與黃文豪,自然就更不用說了。

黃文豪我對他最早的印象,是演【射雕英雄傳】裡頭的郭靖,他真的把郭靖傻傻笨笨的樣子演得很好。後來出現在一些九點半檔的劇中,也許劇本本身就不怎麼樣,所以我看了也沒啥感覺。這次再看到他演宋太祖趙匡胤,他的身手很好,所以演起武打場面駕輕就熟;他畢竟也是個資深演員,所以詮釋趙匡胤這位開國之君應有的氣概和胸襟時,也很有感覺。他不像他弟弟趙光義那樣的急躁,他是溫和而內斂的。看他演文人戲,一樣過癮。

至於吳奇隆,他在小虎隊時期可是我的偶像呢!後來也演了不少戲,由於長相斯文,所以演了不少文人戲。據說是因為看到他所主演的【梁祝】,才找他來演這齣劇的李後主的。【梁祝】我也有看過,很可惜前半段胡鬧太過,後半段情緒急轉直下,讓人覺得有點措手不及。

由長相斯文的吳奇隆來飾演李後主,我想不會有太多異議。而他也真的演得不錯,成功詮釋一位懦弱多情的文壇才子,和亡國之君。

總之這真的是一齣值得看得好戲,讓人在欣賞這部戲的同時,也順便幫我們複習一下五代十國的歷史事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ssign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