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六(1月3日)在電視上看到一個節目,叫做「世紀女歌手 Les chanteuses du siècle」,節目中除了公佈五十位對法國最有影響力的女歌手之外,還邀請一些女歌手上節目,請她們說說她們心目中的最佳女歌手,並當場獻唱幾句。

其中一位受邀者Mireille Mathieu,唱她最喜歡的女歌手艾迪皮雅芙(Edith Piaf)的「玫瑰人生 La vie en rose」。就算她真的學得很像,畢竟不是Piaf本人,但讓我驚訝的是她演唱完之後,全場觀眾起立喝采,連主持人也站起來鼓掌。

我知道Piaf在法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有如女神一般的崇高,但我腦中所想的是:如果我們聽到「何日君再來」會不會也有相同的反應?

法國人一向對老歌特別尊敬,所以有Nostalgie電台專門播放老歌,有Nostalgie唱片公司專門出版老歌專輯。我最喜愛的法國歌手Patrick Bruel前一陣子出的雙CD專輯【Entre deux 在兩者之間】,全都是翻唱老歌,頗有向這些老歌手致敬的味道。

其實好歌,就是希望能一直被傳唱下去。
而這些美麗歌曲的幕後推手,當然,我也希望他們能一直寫下去。

法國那些在80、90年代紅極一時的歌手,像是Patrick Bruel、Jean-Jacques Goldman等現在依然屹立於流行樂壇的尖端,他們的創作量依舊豐盛,重點是,他們一直在寫、在唱。
讓我不禁要問:那些在八九零年代炙手可熱的創作歌手,像是李宗盛、周治平呢?他們跑到哪裡去了?

也許就像李宗盛在《最近比較煩》中寫的一段歌詞「寫一首皆大歡喜的好歌,是愈來愈難」,所以這些創作歌手,不復創作。
但寫歌難道只是為了寫一首「皆大歡喜的好歌」嗎?作品能引起共鳴當然最好,但如果不能,或是發現愈來愈少人喜歡了呢?就不寫了嗎?

我想到【大鼻子情聖】中西哈諾講的一段話:「當我寫出一個很棒的句子,唸給自己聽,我得到的快樂不會比較少。」是不是那些創作者,發現原來支持自己的聽眾,開始追逐周杰倫或是陶喆,所以就不再寫了?
所以
只偶爾會在某個節目或是某個演唱會上見到他們,唱的,還是以前的舊歌。

前年,在中山堂,那美麗愉快的三小時夜晚,我重溫了絕大部分的民歌。聽著那些你我都熟悉的歌曲,我還是老問題,那寫出人人都能哼唱的《秋蟬》的李子恆;還有寫出《曠野寄情》那樣奔壯豪邁的靳鐵章,他們又到哪裡去了?

老歌繼續傳唱,但寫出這些美麗老歌的歌手卻不再創作,我覺得相當的可惜。

回到法國,比起八零帥氣小生的模樣;Bruel變胖了,Goldman的頭也禿了,但他們依然在寫,他們也一直在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ssign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