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Night train to Lisbon

這部片從看到預告時我就想看了,想看的原因除了男主角是我非常喜歡的演員Jeremy Irons之外;這種隻身到異鄉尋求自我的主題,讓我想到我最愛的片子《Nocturne Indien 印度夜曲》。

這部片改編自Pascal Mercier的同名小說,由Bille August執導。它有幾個地方跟《Nocturne Indien 印度夜曲》很像:首先是兩者都是小說改編;第二是兩者都是描述一名男子單身來到異鄉尋找另一個人的足跡;第三是《Night train to Lisbon 里斯本夜車》是男主角來到葡萄牙,而《Nocturne Indien 印度夜曲》則是將男主角設定為葡萄牙人(我指的是小說,電影版沒有明顯說明)。兩部作品都有提到Fernando Pessoa,也都有引用他的詩句。

但看完之後,發現其實兩部還差滿多的。首先是《Night train to Lisbon 里斯本夜車》全片皆是以英文對談,在瑞士說英文、在葡萄牙說英文,到了西班牙還是說英文。語言的統一,缺乏人在異鄉的疏離。

其次是我覺得這部片的尋找過程太過容易了些,男主角輕易地就找到了Amadeu的家,又由女僕口中得知他的墓地。連眼鏡摔壞,幫他配眼鏡的人的叔叔又剛好是事件的關鍵人物之一。種種的巧合讓這尋覓之旅少了許多「尋找」的過程。而且這部片的畫面只有幾個街景,其實可以解釋為歐洲的任何一個地方,而西班牙更是看不出來,而且男主角回程都是被人用車載回,少了「隻身一人在異鄉」的孤寂。

也許這部片的重點不在這裡;但少了這幾點,給我的感覺就只是單純地追溯一個人的生活和那一段歷史。儘管男主角曾經說過那些他所尋覓的人物都如此真實又精彩地生活過,相較他們而言,他的生活可謂一無是處。但從這種對外追尋到內心探索之間的轉化,我覺得影片中並沒有很明顯。

《Nocturne Indien 印度夜曲》的結尾停留在旅館的房間前,男主角一個漸漸浮起的笑意;《Night train to Lisbon 里斯本夜車》的結尾則是停留在車站,一個要走還是要留的問句,這讓我想到Fernando Pessoa的一段詩句-也是《Nocturne Indien 印度夜曲》中提到的:
「We all have two lives: The true, the one we dreamed of in childhood And go on dreaming of as adults in a substratum of mist; the false, the one we love when we live with others, the practical, the useful, the one we end up by being put in a coffi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ssign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