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chambre des officiers.jpg

會看這部電影的原因是因為我幫信鴿書店寫了一篇關於Marc Dugain的介紹:「......他35歲才投身寫作行列,1999年出版處女作《La Chambre des officier》,取材自他童年生活記憶,這本不到兩百頁的作品,得到了二十餘個文學獎項,而且這本小說在2001年被導演François Dupeyron改編成同名電影......」,更讓我想看的是找來的都是大咖級演員,有Eric Caravaca、André Dussolier及Sabine Azéma等。

這部片的男主角Eric Caravaca之前已經看過他所演的幾部片子,例如《Son frère 死亡詩篇》中演那位同性戀弟弟;還有《Comme les cinq doigts de la main》中演歌手Patrick Bruel的弟弟。這次再看到他並不陌生,不過讓我震驚的是帥氣的Eric Caravaca在這部片中,他的俊臉只出現一下下,之後地雷爆炸毀了他的臉,所以可以說至少整部片的2/3他都是處於毀容的狀態。不過導演並沒有一下子就讓我們看到他受傷的樣子;先是以他的視線看著運送他去醫院的軍人,從他們愣住的表情,還有Eric Caravaca的呻吟和內心獨白畫外音等等透露訊息給觀眾。

那個爆炸的場景應該是這部片唯一的戰爭場面了。這部片著重的不是戰場;而是受傷士兵們的修復過程。這「修復」不光只有傷口;還有內心。

整部片大部分的場景都在看護室中,裡頭躺著一堆和男主角Eric Caravaca一樣臉被炸爛的士兵,不過每個人重傷的地方不一樣,程度也不一樣(特效妝做得真像!)。從清醒、臉上纏滿繃帶,到看到自己的樣貌、一步步地復健,繃帶變成口罩,到面對親人,到戰爭終了,他們必須走進社會、人群之中。影片中讓我們看到他們每一步的痛苦、掙扎、抗拒、絕望等等。

男主角應該是裡頭傷得最重的,他整個嘴巴被炸爛,連牙齒都沒了!在看護室住了幾年,慢慢地修補他的嘴巴、牙齒,他重新學習發音。Eric Caravaca還滿厲害的,除了佩服他願意接演這樣的角色的勇氣之外;他有把男主角從不能說話,到從單字變成句子。一開始說話含糊不清,到還是沒有很清楚但聽得懂,到最後只有一點點含糊不清,這每一個階段掌握得很好。

在這緩慢而辛苦的復健過程中可憐的男主角當然也曾痛苦、軟弱過,不過幸好他有幾位好同伴,和一位天使般的護士。

這位南丁格爾,就是由Sabine Azéma所飾演的。我幾乎沒有在不是Alain Resnais導的片子中看過她,不過正因為如此,看到她有種看到老朋友的親切感。另一位老朋友,就是飾演外科醫生的André Dussolier。

整部影片算滿安靜的,而且夜戲的場還滿多的。雖然少掉煽情的聲嘶力竭,只保留安靜,但很有力道。例如影片中有一段幾乎沒對話,但很震撼人。就是其中一位受傷的軍官的太太帶著兩個小孩來探訪,鏡頭先是全景(太太抱著女兒,兒子走來走去,軍官由護士陪著正在走來),這個取景很棒,景深是軍官正要走來的走廊。然後往後推軌(軍官走近,兒子跑走)→軍官看他太太→太太嚇到,把女兒眼睛遮起來→軍官看旁邊的護士。4個鏡頭,力道十足。

小孩表達情緒和感受是最直接的,也許正因如此,導演除了上述這段,在影片幾乎終了的地方,又安排男主角和一個小女孩。小女孩一開始被他嚇到,男主角用帽子逗他,小女孩被逗樂了也搶他帽子來玩,下車時還跟他說再見。這段和上述那段情緒截然不同,時間也長得多;但同樣都幾乎沒有對話,也同樣都能讓觀眾在只有環境音的狀態下感受到劇情張力。

這當然不是一部開心的影片,就連戰爭結束,對這些傷兵來說也無法真正地開心。整部片其實是一個面對與接受的過程,不過要面對與接受的,不只是傷兵:還有他們的家人。

這部片得到2002年凱薩獎最佳攝影,真是實至名歸。日籍攝影師Tetsuo Nagata於2008年又憑著《La Môme 玫瑰人生》再次獲得凱薩獎最佳攝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ssign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